思路客小说网 > 这不是我的大宋 > 第九章 监税司的来龙去脉

第九章 监税司的来龙去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网 www.silukexsw.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被黄之夫称之为光启先生的人姓黄,名承业,是黄之夫本家,不过除了幕僚这层身份,也没有其他的关系。他听到黄之夫这么问,蹙着眉头说道:“让哪一边满意都很难,何况让两边都满意啊,东翁!”

    被黄之夫称为永言先生的则姓苏,名同济,乃是苏州本地人士。他提出来的让两边满意,当然要做进一步的解释了:“发生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情,政务院会动怒那是一定的。但是官家恐怕会更加震怒啊!大宋这十来年在政务院的操持之下一直都很平稳,国力也蒸蒸日上,虽然政务院的相公们对监税司一事很抵触,但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怎么都让政务院脸上很难看。”

    苏同济不待其他人说话,紧接着又说道:“而监税司是官家亲自下中旨派出来的,目的就是要给宫内增加进项,结果还没开张,就被织户们给搅和了。官家已经亲政,监税司可以说是他发布的第一个政令,结果闹成了这样,怕是不好收场啊!”

    黄之夫立即点头:“是啊,两大之间难为小啊!现在我也不知道政务院的相公们是个什么意思,更不清楚官家是个什么态度。这案子确实不好办理。”

    黄之夫随即就抬头看着三位幕僚,扯着嘴角算是笑了一下:“不过,我请三位先生过来,就是要解决这个让人头痛之急的难题的,所以,还得靠三位先生多多献计啊!”

    三人也不推辞,黄承业当先说道:“东翁,我觉得这个案子,还是按照政务院这边的意思办理吧!”

    苏同济当即反口问道:“政务院的意思?政务院有什么意思?上午发生的事情,哪怕八百里加急上报,眼下都还没到京城呢!”

    黄承业轻轻说道:“当初政务院反对官家派驻监税司,就是政务院的态度,相信也是政务院相公们一致的态度。”

    黄之夫闻言,刚展开的眉毛再次蹙到了一起:“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当时政务院不同意那是当时,后来官家下中旨,政务院按理是可以封驳的,这不是也没封驳吗?”

    黄承业听黄之夫这么一说,再次解释道:“政务院对监税司这种不受政务院控制的衙门,当然会天然抵制。但是一则这时官家亲政之后第一次发布的命令,二来听说官家因为此时跟政务院的相公们闹了别扭。说是如果不拍监税司,那就派皇城司来,而且监税司的目的也是为了给宫内增加点进项,给大婚不久的皇后添点首饰,所以政务院才松了口的。”

    苏同济摇摇头:“既然大家都知道政务院是不支持这监税司的,如果眼下的处置按照政务院的办法去处理,会不会给官家造成更大的隔阂,从而真的派皇城司过来?”

    也不怪三个人在这个问题上如此纠结。

    最关键的还是,当初世祖皇帝对职权进行了重新厘定,比如将中书直接改成了政务院,以前的宰执“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成了政务使,将副相“参知政事”改成了政务副使,统领文官,枢密院则未做改动,仍然统领全国武将。

    三司使则打破了以前作为“计相”的传统,直接由政务院统领。

    政务院之中设一政务使,四副使,六部及三司使均由政务院统领,枢密院独立于外,两院直接向皇帝负责。

    同时还设立了科学院,全称“大宋皇家科学院”,亦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

    当然,科学院主要是主持科研工程,如蒸汽机、黑火药、火枪及火炮都是由科学院研发的,而且经过多年的长足发展,里边时不时的就有好东西出来。

    虽然不收政务院和枢密院管辖,但是里边流出来的好东西,都是改善国计民生,增强军备的好东西,因此虽然职级相差很远,却能得到政务院和枢密院的尊重。

    在世祖时期,因大肆征伐,且世祖雄才大略,能镇得住两院,两院加上科学院都在皇帝的统领下,齐心协力,将北方的宿敌辽国直接灭国,以前的敌人从此成为了大宋铁蹄之下的安分牧民。

    之后就慢慢失衡了。

    虽然军备的必要性仍然存在,但是相较于之前的恶劣环境,已经好了太多,而一旦承平,军事力量就是去了大舞台,文官们接过了权力的交接棒,开始民生治理。

    世祖驾崩之前,文官对武将的优势还不明显,到了仁宗朝时,一切就大不一样了。

    仁宗性情宽和,远不如世祖一般残酷。

    且他在自身能力上,确实只是中人之姿,远远比不上世祖一般雄才大略,所以在治国理政上,大部分的政务都逐渐向政务院这边倾斜。

    又加上仁宗子嗣艰难,仁宗的心思大多在后宫之上,随着政务院处理国政上越来越成熟,仁宗一个生长在后宫之中的人,也无法跟在官场沉浮了几十载的老油条们争斗,国政便逐渐把持在了政务院手中。

    到后来仁宗以五十三岁高龄诞下皇子,即当今的天子赵曙,便将政务悉心交付政务院,一心教导赵曙。

    等赵曙七岁之时,仁宗虽然在五十五岁仍然诞下一子,却身子终于撑不住,驾鹤西去,临终前拖政务院好好辅佐新皇,到现在已有十三年。

    赵曙也从七岁成长到了二十岁,终于可以大婚亲政。

    然而,这十三年之间,由于赵祯临死之前并未将赵曙的生母安排辅理国政,他的皇后又走得比他还早,赵曙实际上是在文官们的教导下长大的。

    而没有了宫中牵制的政务院则趁机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势。

    到赵曙亲政之时,已经发展到三品以下官员均有政务院任命,三品以上则由政务院推选,皇帝御批!

    甚至在武将的升迁问题上,都由于枢密院失去了皇帝的强力支持逐步让渡到了政务院的手中。

    人事权力的丧失,让皇权受到了极大的压制。

    而在财政问题上,又由于当年的世祖深感于分封等对一国不利,直接定下祖制,后世子孙只享封号,不再享有封地税收的支配权益,其生活保障全由新成立的车马司负责,从皇室子弟之中挑选合适之人,充入车马司,由车马司来解决皇室子弟的生活问题。

    国家财政,即国库,直接由三司负责,由政务院统一领导。

    就是说,眼下的大宋,皇帝依然崇高无比,但是实际的人事权力、财政权力等,都已经绝大部分移交到了政务院手中。

    这也是为什么赵曙一旦亲政,哪怕跟政务院撕破脸,也要派出一个所谓的监税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