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网 > 琴尖 > 第5章 开窍了

第5章 开窍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网 www.silukexsw.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说还只活了十六年,但凡和视力、听力这等和身体感知有关的,小润子知道自己天生敏锐。

    为此,岭儿姐姐从小就笑自己是个怪胎,起初他还甚是苦恼了一阵子,后来发现总归还是好处居多。

    就在他之前,也有一个小内官在开水间当值,因为在夜间不小心睡了过去,结果生生地烧穿了一个壶,被御膳房主管陈公公打了二十板,又罚去烧火间当差了。

    但对小润子来说,这差事简直易如反掌。

    就像刚才已经睡着了,他的耳朵也辨得出究竟是哪个壶开了。

    不过,刚刚那个一闪而过的身影,是怎么回事?

    这王宫深院,半夜三更,还真是奇怪。

    突然,他心底一惊:

    就在自己入宫前,爹爹站在轿子外边,最后时刻叮嘱过一句:“到了宫中,自有人会前去找你。”

    难道现在,这个人出现了?

    他又四下察看了一番,依然没有任何动静,只好继续冲水。

    此时此刻,比他更奇怪的,还有一个人。

    他就正坐在开水间的屋顶,穿着一身夜行衣,坐姿颇为惬意,盘着双腿,一手托着下巴。

    但即便是如此慵懒的姿态,在月照之下也透着不凡气度。

    他压低了气息,轻轻扯下蒙在脸上的面巾,露出的这张脸上,眉毛和胡须修得好生齐整,平日里定是受到了精心照料。

    突然,他皱了一下眉。

    虽然已是春天,但这会儿钱东城的夜风,裹着神川的湿气扑身而来,何况是四周没有一点遮蔽的屋顶。

    但饶是风,还不足以让他皱眉。

    他只是没有想到,如今这王宫之中,竟还有能发现自己行踪的人!

    而且,这人还是个小内官!?

    方才自己从墙外一跃飞身,以他的功力,就算是宫内最顶尖的甲班侍卫,也只会以为是一阵微风罢了。

    虽然他看出来了,这个小内官几乎没有什么武力可言,和自己比起来那更是远远不在一个等级,但毕竟今夜自己暴露了行踪,以后怕是不能这样来去自如了。

    这个破老黄!当的什么差!宫里什么时候多了这么一号人,也不告诉我!

    越这么想着,黑衣人越是气不打一处来。

    但为了不被下面的人发现,他又只好继续强行压下气息,起身猫腰,飞檐离去。

    ……

    “阿嚏!”

    “谁在念叨我?”

    黄晓刀戴着一个大草帽,站在院子里嘟囔,他已经打了一上午的喷嚏了。

    趁着午间有空,他打算好好拾掇一下院子里的花草。

    这时候,有个人没敲院门就进来了,还直接进了里屋。

    “一个白天,一个晚上,这院门我还不如直接卸了呢。”

    蹲在花丛里,黄晓刀用力地锹了几下土,还翻了个白眼。

    只见小润子从屋里先是抱了两把竹椅出来,然后又捧出了一个茶壶。

    他摊坐在竹椅上,一只手掌挡在小脸上,阳光还是从指缝里钻了进来。

    看着老刀微驼着背,在花丛中这里那里地忙碌着,画面颇为有趣。

    “老刀,你是在等人吗?”晃荡着双腿,小润子悠悠地问道。

    “诶?你是怎么知道的?”

    黄晓刀手里捏着一把杂草,转过头来一脸诧异地问。

    “啊哈,被我言中了吧!你看看这满院子种的花,除了瓜叶菊,还是瓜叶菊。”

    小润子摇摇头继续说,“而且这么浓郁的紫色,一点儿都不适合你,那这一看就知道,肯定是为了别人种的嘛。”

    “小屁孩你懂什么,我就是喜欢紫色,我这叫老来俏,行不行?”

    有点意外,小润子没有接过这个话茬,而是继续问道,

    “那如果你想等的人,一直都不出现呢?”

    这个问题,他其实也是在问自己。

    算算日子,入宫已经数月了,怎么还没有人来找自己?难道自己就要这样每日苦等吗?

    黄晓刀不答反问,“你烧水的时候,每个壶的水开了,都会叫的吗?”

    “不会啊,像壶六是个尖嗓门,壶九就是个哑嗓子,有的壶滚了还不带叫唤的,不过这可难不倒我……”

    话刚说到这里,小润子突然就明白了什么,一个鲤鱼打挺迅速起身。

    一溜烟跑走之前,他扔下了一句,“老刀,那茶我给你泡好了啊!”

    “原来你在等人啊。”

    从一片瓜叶菊中站起来,衣服上有好几处还不小心染了些紫色,黄晓刀远远地望向天边,自言自语道,

    “可是我等的人,是不会来的。”

    ……

    ……

    任凭钱东城的人们再舍不得,春期也在一天一天过去。

    城南梅子铺里,阿点拿着一把大蒲扇子,驱着几只不请自来的小飞虫。

    有客人进来,围着柜格挑挑选选,他就在旁边热情招呼着。

    在这儿当小二快四年了,依着客人们的穿着打扮和买的品类,他也能猜出个七八分来。

    要是挑的盐浸桃干,多半是要出城去,当作都城特产给捎回老家的。

    要是挑的青梅饼子,那八成就是钱东城本地人,那青梅饼子尝起来真是酸极了,但都城人就好这口。

    可是他一直想不明白,明明铺子里撤了好几样尖货,还挂上了“缺货不补”如此霸道的板子,生意怎么还越来越好了呢?

    他更想不明白,销路一直不好的柿饼,怎么还稳稳地放在柜格左上角。

    直到有一天。

    阿点觉得,掌柜的终于开窍了。

    这天下着细雨,两名壮力正合力抬着一个重物,往梅子铺子里走。

    壮力因为全身用力而青筋突起,手臂上的汗毛被细细的雨丝一浸,根根竖了起来。

    阿点走出来招呼着,“二位小心小心,来来来,搁这儿,轻轻地放。”

    原来是铺子里新进了一个柜格,不仅体形比原先的单格要大上好几倍,形状也并不方正,半面圆弧,半面呈方。

    唐二娘显然是对这个新格子喜爱极了,双手不停摸着弧面最上方那一圈。

    连左手腕上戴着的那只她平日里最宝贝的玉镯子,磕碰了好几下都没在意。

    她把它摆在了最里面,往后客人只要一进铺面,看到的整个柜格就不再是长方型的了,而是上圆下方。

    来店里五年了,阿点还从没见唐二娘像今天这般开心过。

    “掌柜的,您这是打算往里添什么,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梅子蜜饯品类?反正不管是什么,铁定能赚大钱呗。”

    唐二娘笑着摆摆手,眼睛依然直直盯着那个圆格,“不急不急,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