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网 > 再创大汉 > 第七十二章贸易逆差

第七十二章贸易逆差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网 www.silukexsw.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www、qb5.c0M\  “前面的船停著.”“这位大人,请问有甚麽事?”邱家的商船,在建业城附近被截住了.

    “你不知道吗?何大人有令,现在要通过长江口岸,要缴交一半的过海费.

    你不去建业城吗?”“这位大人,何大人没有说要封锁长江海口,我们当然是要通过这儿啦.”那名水军队长愕了一会,自从何定南颁下命令,提高过海费後,眼前的商船,倒是第一个愿意付出一半的过海税.

    “那麽,你就必须缴交进货价的一半,作为过海税了.”“噢,这没问题.

    这位陈先生,是这批货物的买家.

    这是买卖收据,请查看.”“什麽?这麽多货才进价十五万两银子?至少也值五十万两银子啦.

    他们是不是逃税?”“这大人可不要冤枉小人了,你看,这儿有二十位公证人作证,我们没有作假的.

    何况要是真的逃税,北海林大人和江南的上官大人会找我们麻烦,不用大人操心了.”水兵队长看得满腹狐疑,但又拿他们没有办法.

    商业交易属你情我愿,他又不懂得这些货物的成本是多少,按规矩,他只可以向那名商人,徵收七万五千两银子.

    那些邱家商船回航时,又碰到那名队长.

    “噢,又是大人你了.

    这麽辛苦大人了.”“嚼,不客气.

    上次你的亏本生意如何?是不是蚀了很多钱啦.”那名队长回去後,打听一下那批货的成本是多少,结果令他很纳闷,为什麽会有人作如此亏本生意?而且,在这个月里,相同的情况越来越多,大多都是从北海运货到江南的.

    “咦,这麽多丝绸茶叶才值八万两?在建业城怎麽也要八十万两银子啦,你们邱家商会在搞什麽鬼啦.”“这个嘛,大人,这些都是上头安排好的交易,小人只是负责运送而已.

    小人也不很明白,你知道啦,我们这些下人,一向不过问老板的安排.”水兵队长越来越摸不著头脑,不过对方有那麽多人作证,而且是耳熟能详,绝对公正的担保人,应该是不会作假的.

    同时间,他发现,现在只有邱家商会和江南某些大商家,才会有如此奇怪的买卖.

    其他小商人都去了建业城作交易,只有邱家商会和这些人才如此愚蠢,缴纳那麽多的税款.

    不管如何,他的职责只是收取过海税,在邱家商会交了四万两後,水兵队长只好带著疑问,让那些商船放行了.

    “岳父,这儿都是我们水军的运输船,暂时交给你们了.”在三边贸易协议实行後,浪思就准备了所有的後备运输船交给邱家商会.

    清梅曾经向浪思说过,现在是最关键时刻,邱家必须尽快从江南的商人手中,取得大量的丝绸,茶叶,陶器等等货品.

    如果何定南又采取什麽措施,封锁长江口岸的话,这次协议将会变成一道没有用的东西.

    华北和西北的商人,他们愿意和邱家和江南商人合作,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利益没有受到多少伤害.

    如果他们不可以从北海取得足够的货物,从而向江东的商人进货,那麽他们就前功尽废了.

    浪思对这些东西并不理解,其实他对邱家商会和自己妻子所做的事有点摸不著头脑,不过他还是主动将船交给邱家使用.

    事实上,这次三边贸易协议,三个月之内最大的受害者,很明显是邱家商会.

    华北商人没有受到多大损失,他们一样将特产运到北海,然後载货回家乡,赚到的利益差不多,只是暂时不能到江东作生意罢.

    江南的商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但对比起几个月前,他们的货物不能和江东的商人竞争好得多了.

    现在他们最大的支出,就是过海税.

    不过在推低货物售价後,只比原来所缴的,高出五倍左右,暂时还勉强可以生存.

    而且由於邱家商会大幅进货,赚的钱相对起以前还差不多.

    邱家商会有来自三方面的损失.

    首先是买卖差价,货物的价格被联手推低,其中的差距自然少了很多.

    本来北海的贸易中心,就是以货物的差价来赚钱的.

    其次就是损失赔偿的保证金.

    每年这方面的收入都达到二千万两银子,现在货物价格的偏低,令这方面的收入减少.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向何定南缴纳的过海税.

    自三边贸易协议实行後三个月,邱家就已经向何定南缴纳一千五百万两的税款,江南的商人加起来也差不多.

    浪思心中在想,我们不是要打击何定南吗?为什麽还要向他缴纳那麽多的税款?只是浪思很清楚,这些只是布置,自己的妻子肯定还有後著,他不需要为妻子顾虑.

    倒是邱家商会目前的财政状况,令浪思不得不为它担心.

    邱家在海峡建成时,已经没有多少财产了,顶多只有几百万两流动资金,可以说是外强中乾,浪思可以从妻子口中得知.

    这几年来,邱家不断资助长浪军,徐州战争时,拿出战马之馀,还用了二千万两加强军队实力,幸好清梅从李情手中拿回了这些支出.

    距离徐州战事已经一年多,全个邱家商会大概有五千多万两.

    要和势力根深柢固的何定南硬碰,实在有点不明智.

    清梅身体已经复完,便接手馀下来的商业战争.

    清梅明白流动资金的重要性,於是她使用了最後的武器:邱家银号.

    邱家银号本来是为了方便来往的商人,令他们免於携带那麽多的银子,和避免盗贼洗劫得一无所有.

    由於它的方便,它就成了一个让商人和平民存放银子的地方.

    在船运兴起之际,有很多人都想借钱来做生意,清梅便将银号改成了贷款的地方,向这些借钱的人收取利息.

    慢慢的,邱家银号接受商人们和平民百姓存放银子的地方,并向他们提供一年一分利的优厚条件.

    同时,它又向前来贷款的人,收除一年三分利,并要求用一些土地或其他值钱的东西抵押,银号就赚取两者的利息差别.

    这些年来,邱家银号赚到的不少钱,每年有几百万两罢.

    同时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拥有大量的银子,这些银子都是商人和平民存放在银号的钱.

    清梅计算过,有接近四千万两的银子,是可以暂时拿来作流动资金,无形中,清梅在和何定南对抗时,多了一些筹码了.

    也多得了银号,邱家才能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邱家商会在三边贸易协议吃亏不少,不过,清梅却从另一个地方赚了回来,来填补损失的部份,也就是清梅在这条协议中,对何定南最大打击的地方.

    参与协议的江南和华北商人,暂时只能向邱家买货或卖货,令邱家吃下了大批大批的货物.

    特别是华北的特产,由於距离较近,而且没有受到何定南的影响,所以北海存有不少这样的货.

    清梅便将这些货物,大批大量的倒卖给建业城的商人和百姓,吴郡和会稽也不时见到邱家的商船.

    不论是什麽东西,只要可以赚钱,清梅都毫不犹豫的运到建业城,尽量在那儿出售,刮光江东人的银子.

    本来何定南初时见到这些邱家商船,还沾沾自喜,以为他已经击倒了邱家,令他们不得不在建业城买卖,很快,当他发现到建业城的商船,只剩下邱家商船时,就知道事情有点不对劲了.

    自从提高过海税後,何定南确实大赚了一笔.

    开始时有很多商船来建业城交易,从中赚从差价之馀,还令江东的货物十分畅销.

    江东特产和江南特产大部份都相同,而且江东占有价格上的优势,自然成为抢手货.

    几个月前,何定南收到报告,说北海邱家和江南的商船活动频繁,比起过往的来往数量多了不知多少倍.

    报告还说,北海和江南的商人,将货物的价格大幅调低,令何定南摸不著头脑.

    他猜不透对方有什麽用意,手下也没有人知道.

    在他看来,这些人是刻意调低价格来避税,不过也缴交了比以前更多的税款.

    何定南忧心了几天,便不再将它放在心上.

    另一方面,这几个月来,这些来往的商船,总共向他缴了三千多万两的税款,也令何定南放松了戒备心.

    江东的商人和百姓,在初时因为贸易的繁华.

    而富有起来,经济一片大好,令何定南对提高过海费的’英明决定’沾沾自喜.

    很可惜,江东的百姓已经掉进了一个大陷阱,一个由清梅主导,江南和华北商人联手演变已成的圈套………邱老先生的影响力果然很大,他认识的人,过往商业夥伴的後辈,全都信守协议的约定.

    他们现在只和邱家商会交易,对於前来售货和进货的江东商人,一律拒绝回应.

    有些人告诉这些商人,在北海可以用极低的价钱进货.

    江东的商人不信,去到北海查问,果然真有此事.

    价格上不能和邱家竞争,他们只能奇怪为什麽邱家愿意做蚀本生意.

    自发现邱家和江南商船活跃後,何定南只看重眼前的利益.

    他对於来往商船所缴纳的三千多万两欣喜若狂,不过,当他看到来自内务和商业的官员,交给他一份领地内的收益时感到非常震撼,而且明白自己掉进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情况.

    过去四个月,何定南虽然从来往的商船中赚了三千多万两税款,但是贸易的逆差,却是惊人的五千万两支出.

    这意味著,这四个月内,江东的货物没有出售过多少,而且还因为购买来其他商人的货物,而流失这麽多钱.

    看到这份报告时,再愚蠢的人都知道,各地的商人已经疏远著江东的商人,没有人向他们买货.

    这几个月来前来建业的商船,全部都是来出售他们的产品,以赚取江东人的钱.

    却没有人向江东商人进货.

    正常来说,贸易的逆差不会出现如此跨张的数宇,很明显,各地的商人可能达成了一些协议了.

    那些订下协议的北方商人,谨慎地执行著约定.

    他们除了不向江东的商人买货卖货外.

    他们更控制了那些小商人,以停止向小商人供货为要胁,要小商人不得向江东商人进货.

    如此一来,那些江东的商人,很多都是到华北地方白走一趟.

    “通过黄河海口的商船,全部都以缴纳一半的税款作为过海费.

    华北商人和跟丞相签下贸易协议的商人不在此限.”应浪思的要求,张超也颁下了这样的命令.

    那些本来想到西北交易的江东商人,却受到这道命令的制肘.

    他们如果要到西北买卖,自然会亏本不少了.

    何定南的代表和张超理论,张超则很风趣的说.

    “为什麽何大人可以这样做,而我不可以呢?”如是者,江东的商人被各地封杀,他们不能卖出手上的货物,令江东存货越来越多.

    在南北商人齐心协力下,何定南终於嚐到苦果了.

    现在到建业城交易的商人,全部都是来卖货的,而且绝大部分是邱家的商船.

    何定南又不能做些什麽,难道他能阻止对方前来卖东西吗?江东的平民百姓给邱家商会抽走了那麽多的银子,却又不能出售他们的货物赚钱,渐渐令活跃的经济崩溃.

    本来开始富裕的人,却因大幅减少流动资金,而失去了往日色彩.

    很多纺丝工人和制茶工人失业,丝绸和茶叶因为滞销,价格大幅下跌,从而令其他商品也受到影响.

    百姓间商业活动慢下来,江东逐渐失去了活力,影响民生之馀,也影响著何定南的税收.

    按何定南手下的估计,全年总税收,将下降两千万两左右.

    华北和北海没有多大改变,邱家由於这几个月的疯狂购买丝绸和茶叶,对华北的商业贸易没有做成影响.

    北海现在有大批大批的货物,令华北的商人没有因为缺货而向江东进货,大家都很遵守商业守则,没有私下和江东商人秘密交易.

    江南也因为大幅的贩卖,暂时仍然稳定.

    现在真是偷鸡不著蚀把米,何定南从几个月前的风光,一下子打回原形,很明显,江东的经济会持续差下去,贸易逆差会持续扩大,到头来很可能引起民变.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何定南知道,邱家商会肯定和其他商人达成了什麽协议,导致各地商人联手封杀江东的商人.

    何定南不断的想办法去扭转,派出使者去游说.

    但他早已经失去了商人们的心,他采取几近强硬的手段迫使商人到建业城买卖,令所有人都离弃他.

    此刻,何定南才真真正正感受,商人的力量是多麽的强大,联合起来的商人,完全可以抗衡任何不公平的偏袒.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