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网 > 风骚满大唐 > 065章 续北征朝议

065章 续北征朝议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网 www.silukexsw.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且说李渊虽然仍是大唐皇帝,但自下诏让世民做了皇太子,全权处置军国庶事之后,他便不再主理朝政,李世民处置的军国庶事他全都认同,送上来的奏折他心情好时便看一些。

    平日也不上朝,生活习惯也逐渐改变,往常他批阅奏章常常熬夜,白天要上朝,又要早早起来,如今他倒是无事一身轻,日里和张、尹二妃养鸡养鸭,栽花种草,晚上没事便睡得很早,早上又起得很迟,渐渐也变得懒惰倦怠起来。

    这天早上,他起得也迟,洗漱完毕,喝了一碗燕窝粥,偶翻了一下奏章,见李世民呈上来简拔魏征为谏议大夫的奏章,李渊高兴道:“世民心胸了得!”遂传李世民到垂拱殿偏殿,大加赞扬了一番。

    再说李世民自那天傍晚让刘妈随护,把玳妃送往长安城中一秘宅安住了下来,这玳妃到了住宅,以为这是李世民把她软囚了,便觉得反正本是该死的人,自己死生都在李世民一念之间,倒不管软囚不软囚的,心里啥望想也没有。

    只偶然也想起太子的好处来,便不免也暗暗的伤心落泪。稍是时日渐久,竟也觉得了厌倦,试想想,这玳妃也只十七、八岁年纪,风华正茂之时,这种年华,若不是心如槁木,抑或遁入了空门,独守这空宅,岂不心绪绕烦?

    这刘妈倒是看得出来,那时候刘妈笑了道:“玳妃娘娘,别愁坏身子了则个,娘娘尊贵之身,自有好福气这。若老奴看得不错,娘娘当是该有龙凤之喜了。”

    这玳妃娘娘不解刘妈之意,只流了眼泪道:“刘妈今后莫叫俺娘娘了,俺那太子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俺这么活着,倒不如死了的好。”

    刘妈又笑道:“俺这老奴倒是有句忠言,往后娘娘就别再提太子了,也不再说啥乱臣贼子死有余辜的,往后秦王来看望娘娘,便更不许提这些话。娘娘只须安心着些日子,必会有喜事的。”

    这玳妃听着仍是不解。只这样,又这么孤寂无聊的,又住了两个多月。

    一日,这玳妃正是无聊,偶见这刘妈不知何时给她备了琴棋书画笔墨等物,遂喜不自胜,一时便来了兴致,携琴出了院中小亭来。

    这玳妃出身于官绅之家,自小深受礼教熏陶,不仅人美若天仙,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这回出了院中小亭来,只架琴于石桌上,就着石凳坐下,拨一声琴弦,声音清脆激越。玳妃久无娱乐,一拨这琴弦便如久旱遇雨般,弹了几曲,竟如痴如醉。

    那时正弹着一曲《西子浣纱》,琴音幽怨之处,忽闻身后击掌喝彩之声,玳妃吃了一惊,惊疑一会,方回过头来,一看那击掌之人却是李世民。

    玳妃一时慌乱,急忙站起,转身下跪叩首,颤颤的说道:“罪妇该死,不知殿下驾到。”

    李世民忙伸手抚起玳妃道:“不必拘礼,是本王惊扰了娘娘了。”那玳妃忐忑着复坐了下来,李世民也在对面石凳上坐着。

    “娘娘可住得惯了?往后需添些啥的便与刘妈说,过些天得挑了几个宫女过来。这地方虽比不了宫里,可也是个清静去处,也比不了宫里束缚,往后若是有了厌烦,便出长安城走走。在这里娘娘便是这里的主子,想作啥便作啥,刘妈和下人有不听使唤的,便与本王说,本王自会抽空常看娘娘来。”李世民说道。

    玳妃听着受宠若惊,她想不到李世民竟是这个态度对她。这天以后,玳妃便是想不明白,脑里总是李世民的影子。

    那刘妈挑了个时候说话道:“娘娘难道没看出来,这殿下是有意于娘娘的,往后娘娘仍是万人之尊,凤体贵躯呢。”

    玳妃羞涩道:“刘妈莫乱说,这可是割舌头的话,俺也不敢有着奢想的。”

    可这玳妃自听了刘妈的话,便真地有了心事。想这李世民为啥独独的让自己住到这里来,又这么的善待自己呢?想必也就是这层意思了。

    过了几天,果见便来了几位侍候的宫女,又隔了一天,这李世民又来看这玳妃。那时玳妃正在房里作一幅《雨后牡丹图》,不知何时李世民走了进来,在玳妃身后站着喝彩道:“娘娘好一手画笔!”

    那玳妃吃了一惊,惊得用笔的手一抖瑟,墨汁溅落那幅牡丹图上,脸色骤然绯红,遂缓缓回过头来,羞涩的朝李世民一笑道:“殿下,惊煞了贱妾了。”

    那李世民却便与玳妃磨墨,又看玳妃作了一回画,这天竟有了些默契,李世民至晚方回。

    却说这玄武门事变过了两个多月时间,国家政局已趋稳定,朝廷大臣一心拥护李世民,不少大臣进言该让李世民挂冕登基,李世民却一味推托。

    那时李世民看看时政已稳定,该是对北突厥用兵的时候了,遂让群臣集中到承乾殿商议。

    自玄武门事变后,大臣们首次集中朝会。这天大臣们象往常上朝一样,高高兴兴的早早便来到承乾殿外侯着,李世民首次集中大臣开朝会,也早早的就起床做准备,可承乾殿没那么宽敞,一群大臣进了殿来只好拥挤着站着。

    李世民看了笑道:“本府上地方窄了点,只好委屈大家挤着点,本来这样的朝会应该由皇上主持,可皇上身体略有不适,便不参加今天的朝会了。”李世民说着,目光在群臣脸上扫了一巡。

    其实李世民早在几天前就先征求了李渊的意见,本来北征是早定的事情,李渊自然没啥异议,至于开朝会这事,他李渊心想,自己既然全权委托世民主理朝政,他也就不必再干予。

    他知道世民能行,既然迟早要把帝位禅让与他,就该让他先历练历练,于是索性连这样决定重大事情的朝会也不参与了。

    李世民看群臣的脸色自然,知道没人反对他,遂又说道:“今天朝会主要是议一议北征之事,两个月前。朝廷已决定让齐王挂帅北征,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心里明白,太子和齐王想借北征之名除掉本王和一帮能征善战的将领,他们这不仅仅是排斥异己,他们这是把本王逼上了绝境,逼到了非不得不寻求自保,不得不寻求执戈消灭他们的地步。”

    李世民接说道:“说到异己,本王这些年来统兵百万,南征北战,从来没有把他们当作异己。当年齐王被困太原,情况十分危急,是本王领兵解了他的围,可后来他们却干了些什么?本王巡边在秦州城外险些遇刺,回来不久,在家宴上又奇怪的喝了毒酒,险些丧命。西征之时,本王本王先后派周文举、李世勋求李靖援兵,却中途遭遇刺客多次伏击。李靖援军西进途中,太子派人一路阻拦。在西征最困难的时刻,程之节派人往江州求齐王援军,齐王手握五十万大军却见死不救。”

    李世民停了一下说道:“诸事联系起来,太子、齐王灭我之心由来已久。可本王在玄武门事件之前,没有办过一件把他们视为异己之事。本王知道他们的野心,只小心提防着,不打算采取任何敌对的手段对付他们,目的是希望他们有一天能记起骨肉同胞之情,去除邪恶念头。可他们却变本加利,手握了重权,便要大开杀伐,痴心妄想的要除掉本王和众多视为异己的将领。可他们的算盘打错了,他们如此不仁不义,天理难容,玄武门一役,他们罪有应得!”

    李世民接着道:“本王不得已而伸大义于天下,虽有悲悯骨肉之心,却不感遗憾!”

    李世民说着,目光又在众臣脸上梭巡了一回,接着说道:“至于北征,既是既定之事,就必须完成。北突厥有五十万大军,比不了西征时颉利和突利八十万军马,也许有人会说,北征之役,会轻易举的打败突厥。但本王却不是这样想,本王想着北征会比西征艰难得多,原因是西征我们有天险可以凭借,而北征能凭借天险的却是突厥人。我们虽然可以调动百万大军围歼他们,但他们可以凭借天险与我们周旋。所以说一个好的将领,必须是一个不轻敌的将领,是一个敢于战胜敌军,又能智胜敌军的将领。这次北征,就需要这样的将领,大家议一议,看看那一位将领挂帅北征。”

    李世民话音刚落,裴寂进言道:“臣以为秦琼将军挂帅最为合适,秦将军是军中的威武之将,战功卓著,是大唐的开国元勋,况且秦将军统帅的几十万军马就在河南边界,久居秦岭和潼关之险,往东直取洛阳必势如破竹。”

    “臣以为李睛将军挂帅更为合适,秦琼将军是难得的虎将,但秦岭和潼关之兵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动,因为秦岭和潼关东可拒敌于长安之外,往西则是长安之护卫,北征这么大的行动几乎是倾全国之力,若有异动,恐顾危不及。”封德彝说道。

    封德彝说完,李世民想听听别的大臣有什么看法,可别的大臣却没有人再出声。李世民目光在大臣们的脸上又扫了一回,看见魏征站在一个角落里。

    这魏征自被赦免死罪,李世民用其作谏议大夫后,他没有进过一次谏言,这回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他的脸上,笑了笑问道:“魏卿有何看法,可否说说?”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