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网 > 修仙从当国师开始 > 第一章 十年一大梦

第一章 十年一大梦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网 www.silukexsw.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深秋。

    白昼已比初秋时短了许多,才将酉时,便已有一轮明月高悬。只可惜不知为何已夜,却是起了大雾,赏不了这月色。

    此时的梁都云江水上,透过朦胧的水雾正好可以看见两岸的万家灯火初燃,一路绵延至视觉尽头,好不繁华。

    江中一条渔船之上,浓雾寒风中,船头立着一名宽袍广袖的沧桑道士,其身形挺拔,但是发须散乱、道袍破旧,也看不清具体容貌年岁,极沧桑落魄的样子。

    安辰望着两岸灯火绵延勾勒出的人家轮廓,乱发下眼睑低垂,也不知想着什么,口里却是哼哼唧唧地低声唱着。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江上寒风凛冽如刀,刮得人脸颊生疼,安辰一身轻便道袍却浑不在意的样子,挺拔的身子带着一股苍劲,宽大的袖袍迎着风吹得上下的飞舞,搭配着悠扬的小曲,倒有一种仙意。

    “道长,你唱的什么歌诀啊?”

    一曲唱罢,一旁撑船的年轻船家不禁问道,只是衣衫单薄,夜深霜重,说话有些打牙。

    “不过胡诌的小调罢了,无名。”

    安辰摇了摇了头,发出的声音却与其落魄沧桑的外表极不相符,轻声漫语、温文儒雅,似乎年岁不大的样子。

    他手笼在袖子中往前点了点,转头向船家问道:“前方那岸停着几艘大船,可是到了连云码头了?”

    “道长好眼力,倒比我这常年夜里摸鱼的人还强上几分,我都只隐隐约约看见船只的轮廓呢!前方正是连云码头。”

    安辰微微点头,这便是他此行的目的了。

    船上的船家送别了道士,正准备撑船回返,一转头却被船上一件物什闪了一下眼,定睛一看却是一锭官制的银两,拿在掂掂足有五两的样子,回头再看那道士,早已没了踪影。

    本来说好了不要钱的,船家心里也不由得暖了许多。

    上了码头,道士本古井无波的心境却是有些略微紧张了起来。

    他原本是个穿越者,无意中来到这个世界,成了此地名门望族安氏的公子,过的是花红柳绿、纸醉金迷的日子,成日里与亲族姐妹们诗歌饮酒取乐。只是后因伯父与族兄在朝中获罪而家业渐凋,周遭要好的亲族姐妹或远嫁或遭不测,终从迷梦中清醒,在乡试考毕后,随一瘸道人断了尘缘,一心问道寻仙去了。

    期间随这位出家人学了不少本事,医卜星象、解签问卦、武学精要都有涉猎,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访山问水、漂泊江湖。

    去过繁华的江南,也去过北疆的雪原,一路求仙问道,但始终未曾叩得仙门。

    时光匆匆如流水,一晃十年光阴尽蹉跎,那瘸道人也终是不敌岁月无情,驾鹤而去。

    弥留之际时,瘸道人称最后替安辰卜了一卦,卦象显示安辰的前路应是在原点,就留下这么一句话,便撒手人寰。

    发送了他,安辰细细琢磨这话,或许是说安辰的机缘在原点,或者是让安辰放下心中那些执念,还乡看看亲人,就此罢了。

    要说他此生最对不起的,就要数父母亲眷了。他出生时天有异象,一家大小无不视若珍宝一般,老祖母更是万般疼爱,此时想来心中愧怍万分。

    安府原是世袭的国公府邸,后因罪被褫夺了世职与封地,搬到了连云码头旁的一处别苑,不多时已行至大门前。

    眼见着大门匾额上的“安府”二字,安辰心中一松,现下见到安府犹在,此处未改换门庭,才全然放下心来。

    “十年一大梦啊!”

    安辰忽地将面庞揉搓了一把,又正了正衣冠,发须也重新捋了捋。

    十余年江湖生涯,时光磨洗,算来他今年不过二十八岁,应是正值壮年,发须中却已有几根白丝,多年塞外风霜,脸庞上也有许多参差。

    尤记得当年离去时,自己仍不过是五尺多身量、细皮嫩肉、面如冠玉的少年。

    “不知是否还认得我!”

    此时已近戌时,大门早已下了钥,安辰心中仍有些许怯意,未曾上前叩门,而是寻了一处暗墙,三两步一跃,轻身翻了进去。

    比不得以往公府侯门庭院深厚,这一处院子不过三进,家中奴仆俾子也不过十人,现下大都歇了。

    也不虞有人发现,安辰在府中慢慢踱步,走马观花似的,心中百感交集,直行至双亲的居所。

    里头灯火通明,似乎有人在交谈的样子。

    安辰未直接惊动,而是侧身到窗前,将纸窗推开一个小缝,看着房中的情形。

    只见床榻之上一名鹤发老妇人靠着软枕半卧半坐着,神情似乎有些萎靡,床头一名华服妇人正侍汤药,老妇人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

    这正是老母亲王氏。

    多年不见,王氏春秋更高,老得更也不像样子了。

    床前还有一名面带愁容的锦衣男子,是他长兄安琼。

    “琼儿,衡君可有消息了。”

    王氏迷迷糊糊地问着。

    衡君是安辰的字。

    安琼叹了口气,道:“这十多年能寻的路子都寻遍了,并无音讯,想来除非他自愿,不然是难以找寻到了。”

    王氏听了更是伤感,抿嘴拒了安琼媳妇送上的一勺汤药,撇头悲泣。

    “这个孽障,他果真弃了父母之恩!他怎么对得起老爷?怎么对得起我?”

    声声泣泪渐起,侍汤药的妇人一时顿在那里,安琼低头叹了口气,也不知如何相劝。

    安辰心中五味杂陈,随手将窗合上,轻声到门前,将门推了开。

    门外月光洒入,房内三双眼睛顿时瞧向门前一动不动的道士。

    “道长从何而来?怎不见门房回报便入了内庭来?”

    安琼立即上前来正对着安辰,惊愕中带着警惕,隐隐护住了后面的婆媳二人,又转头吩咐,“快去将老李叫来。”

    原来房中暗处还有一名仆人侍候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亲眷相见不相识,惊问客从何处来!

    安辰没说话,只伸手示意拦了拦那下人。

    “哥。”

    熟悉的声音一响起,安琼霎时间便一愣。

    这声音好不熟悉,再仔细看那道士眉眼,安琼声音略有些颤抖,“衡君?是你?”

    安辰此时正面看着兄长,已是鬓添白发,韶华不再,身子也有些发福,但是保养得比安辰好多了,相形之下,不修边幅的安辰看着倒更老些。

    “是我!我回来了。”

    安琼上前一把抱住安辰的双臂,半晌没说出话来,后面的母亲王氏却是忍不住呼出了声。

    “衡君?”

    拍了拍兄长的双臂,安辰转身来到塌前,向着母亲王氏径直跪了下去。

    “母亲,不孝儿回来看你了。”

    王氏定定地看了安辰半天,满脸的不可置信,声音颤抖。

    “果真是你!”

    母子执手相看泪眼。

    王氏伸手抚了抚安辰的额头,又理了理他散乱的胡须,一双浊眼在安辰沧桑的面庞上不住的打量。

    眼前的道士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不说,其身形修长挺拔,与印象中那个成日里嬉戏顽闹的弱冠少年判若两人,但依稀还是能从眉眼上看出从前的轮廓。

    王氏一肚子话到了嘴边却不知该如何说了,半晌,只颤声泣道:“我的儿,你竟也老了!”

    “咳咳......”

    话毕,王氏老怀得慰,一激动,咳嗽几声之后,竟晕睡了过去,似乎病情不轻的样子。

    “母亲!”

    安辰一惊,安琼回过神来,上前将王氏被子盖好,示意安辰不必惊慌。

    “母亲已是老毛病了,过喜过怒便会晕厥,并非急症,务须太担心。你快起来,地上凉。”

    见安辰跪在地上,便上前搀扶起来,面上已换了喜色,欠身露出一旁侍汤药的妇人,介绍道:“这是沈云,我屋里人。”

    “夫人,这是我胞弟安辰。”

    “见过叔叔。”

    “嫂子好。”

    二人见礼,安琼拉着安辰的手,不舍得放开。

    “一别经年,母亲让你嫂子侍候着,你我书房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