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网 > 逆仙九问 > 关七 封圣

关七 封圣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网 www.silukexsw.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夫子与仁宗相谈次日,便启程返回巫山郡。

    三封长奏被仁宗皇帝珍而重之收藏好,长傍身边。

    第一封长奏,是夫子提出的变革。

    第二封长奏,是如何整顿宦官弄权。

    第三封长奏,是如何防患外戚干政。

    得此三策,仁宗终于明白,王守正是一位如何经天纬地的贤才。三策在手,变革已然势在必行。

    明视听,除弊病,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昌国政治危机。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着手,加强昌国集中化管理制度的完善。昌国之强盛将是古之未有!

    …

    仁宗皇帝夜以继日钻读王守正留下的三策。终于明了王守正所留三策的含义与意义,叹为神人。

    此时距王守正离京已经快过去一月。仁宗皇帝亦明了,此等人才,经天纬地,虽被自己撤去了三元身份。就如同雪藏了起来。但是纸如何包得住火?而王守正不鸣则已,一鸣必然惊人!

    仁宗皇帝思虑再三,终于下了一个决定!一个可以彻底抹去曾经的不快,还王守正一个公道!

    …

    次日早朝,仁宗坐金銮殿。今日是一次大朝会,文武百官尽皆齐至。但今日仁宗规定,大小事宜皆不准奏!

    今日,只谈一事——代天封圣!

    仁宗话语一出,满朝文武百官皆是一震。

    每百年,方出一圣人。昌国建国百年,民富而国强;九州七十二郡,地大而物博;万国来朝,天下归心!

    今日仁宗,贵为天子,代天封圣。百年就此一次机会!若成则从此王守正享天下信徒。

    王守正确有圣人之贤能。三岁识文,过目不忘!六岁,考得童生!九岁,秀才,三试第一!十二岁,举人,高中解元!十四岁,游学天下!二十三岁,高中贡元!二十四岁,高中状元!同年,文战天下!

    沉寂半晌,满朝文武,无一人提出异议者!

    礼部尚书率先发生:“臣赞同陛下决议”

    众臣依次表态赞同。

    王守正封圣正式确认下来!

    封圣,乃国之大事。必要先通传天下,让天下人皆知。而后择吉时吉日至神山太庙,陈禀上天。最后则福泽苍生。

    仁宗即刻着礼部撰写陈民书,以告天下。并派遣侍卫百人寻夫子王守正,以作护卫。

    …

    夫子王守正回到私塾,亦方知仁宗所作为,时下感激涕零不可言语。心结尽去!

    此刻王老爷子一家人听闻夫子所述亦是怔怔。只闻仁宗贤明,但其治下也多蝇营狗苟,何来其魄力代天封圣?

    然文书已下,天下皆知,不日或传至此,自然不虑真假。王守正若封圣,则享天下信徒,与天子等同。王家亦将同天子之家,受世人摩拜。众人皆觉恍惚。一时竟然难以适应!

    …

    翌日,天方拂晓,鸡鸣三遍。村外已经人山人海。

    仁宗传旨已经下达九州七十二郡!各地乡绅富豪,巨贾贵胄星夜前来道贺,源源不断的恭贺者充斥了村外的道路!幸百骑侍卫戍收村口,方才有序不乱!

    夫子与夫人双双立于私塾门口,逸凡与逸飞在二人之后。村里人也得了消息。早早赶来祝贺。夫子十六门生,十六个少年立于众人之前,与有荣焉。

    夫子与夫人对众人行礼,感谢乡亲的厚爱。夫子王守正虽然少时离家,少有在村里滞留时间,但终究是故土,这村便是夫子的根,这里的村里人皆是其乡老。是故,所以夫子携夫人,回村教化村名。此为故土之情!

    一番寒暄过后,夫子请村里人归家。村外的人越聚越多,皆是前来道贺者。一直将人拒之门外多有不妥。

    夫子与夫人来到村口。只见这时村外已经站满了人,真可谓是立足之地也难寻。上百侍卫持长戈而立,将入村的路口钳制住。来人尽皆守礼,人虽多而不乱。

    见夫子与夫人,原本还闹哄哄的众人,顿时间鸦鹊无声。上百侍卫,弯腰行礼,让出道路。夫子来到众人之前!

    “恭贺王夫子,封禅成圣”,众人行礼!

    夫子一辑及地,还书生大礼。

    “幸得皇恩眷顾,封我成圣。然守正才疏而学浅,恐愧圣恩。今我昌国繁荣,民众安居,实乃大幸!守正无才,愿鞠躬尽瘁。还天之恩!报各位之爱戴!”

    言罢,再礼!

    “诸位来使,先且请回,守正不胜感激。然而小村狭小,无容身之所,愧对各位。万忘各位见谅!”

    语罢送各方来使归家。各方带来的贺礼本已经堆积如山,亦被王守正悉数退还!小村也终于是归于平静。

    第五天,村外再次出现了一行队伍,来人亦是熟人,正是第一次来夫子家传圣旨的一行人。而这一次一行人村口便停下了,不敢僭越等待夫子王守正的传唤。夫子王守正闻讯,也是快速前来迎接。

    来到私塾,分宾主落座。来使也禀明来意。

    …

    原来,仁宗已经命能工巧匠,星夜赶工,于巫山郡改建成了一座夫子殿。

    夫子殿原本是巫山郡郡主所在官属。殿内原本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九百米,横宽两百米,有殿、堂、坛、阁五百多间,门坊八十座,拥有各种建筑一百余座,五百余间,占地面积约十八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

    通过改建,殿前设立神道,两侧栽植桧柏,创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殿的主体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左有对称,布局严谨。创造出使人清心涤念的环境,而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建筑雄伟,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

    打造出夫子殿,赠予夫子王守正。并且言明,择吉日吉时,将会在夫子殿正式为夫子封圣!

    …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月余。夫子王守正及王家人已经接掌了夫子殿!而举村之人,亦跟随王家之人,迁徙来此,世称旁系。旧时的村落,今日已经成了王家祖地。

    夫子殿共为九进院落,前三,中三,后三。前三为村名所居之地,中三为夫子门生所居之地,后三为王家之人所居之地!

    …

    第二年,三月初三,仁宗携百官至夫子殿!代天封禅,封夫子王守正为圣!

    为感天子圣恩,夫子创办“济世学院”,分设三院,为天下学子广开门扉,为国家培养人才。

    第一院,为人字院。人字院最为庞大,可招录九百九十九人。分三届,一年一届。每次招录三百三十三人,可随夫子学习三年。

    第二院,为地字院。地字院为夫子弟子,可招录九十九人。三年一届,每届九十九人。天下学生皆可参考,亦可随夫子学习三年。

    第三院,为天字院。天字院为夫子亲传!五年一届,只招录九人!

    至此,天下读书人的圣地就此诞生。

    从此济世学院为昌国培养出了无数的人才。夫子三千弟子,更是其中翘楚!被世人,所尊敬。此为后话,不表。